

企业与上海高校毕业生交流。——“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”系列评论之五□罗心怡(同济大学)9月21日,“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”行动在长沙启幕,这一系列行动将以长沙站为起点,陆续在上海、北京等6个城市开展专场招聘。9月27日“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”活动在上海举办,这场行动联动四方资源,形成了政府、学校、企业一体发力的格局。湖南以空前力度的政策支持和精准的产业人才对接,向在沪学子展示了一张充满机遇的“青春船票”。作为一名在沪大学生,我深感其中蕴含的青年价值实现机遇,并期待着这场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。湖南此次赴沪揽才泸深在线,精准把握了当前人才市场的“供求”。从需求端看泸深在线,湖南此次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、先进制造、生物医药等领域——这些恰好与上海高校在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生命科学等学科的优势高度契合泸深在线,比如上海交大的智能制造、复旦的生物医药等等,都能在湖南的产业布局中找到用武之地。从供给端看,湖南不只是“给岗位”,更“搭平台”“优环境”:“1+2”国家实验室体系、“4+4科创工程”提供一流科研载体,职称评审破“四唯”、科研赋权“谁用谁评”打消人才发展顾虑,“最具幸福感城市”的生态又解决了生活后顾之忧。这一套“产业有赛道、科研有支撑、生活有保障”的组合拳,其实恰恰精准回应了当代青年“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”的诉求。湖南此次揽才的独特之处在于,它超越了传统的“摆展板、念政策”模式,构建了全方位的人才生态体系。面对湖南递来的“橄榄枝”,我们不仅十分认同,更万分期待。此前,我们对赴地方发展常存“资源供给不足”的顾虑,但湖南针对顶尖团队推出“一事一议”的专项支持,为青年创业者配套的创业资金与贴息政策,很大程度上消解了这一担忧。对于科研评价中可能存在的“唯论文”倾向,湖南也通过明确“实干实力实绩”的评审导向,为专注技术攻关的人才营造了沉心钻研、无需为评价体系所困的科研环境。对于上海高校学子而言,湖南是一个能让专业价值落地、个人理想生根的“机遇之所”。学光学的或可对接长沙研发的世界一流仪器项目,学文创的或能参与“麓山文韵”的文化科技融合实践,学农业的或可助力岳麓山实验室的种子研发等等,每一个专业方向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呼应。从“湘智兴湘”到“智汇潇湘”,湖南正以开放的姿态搭建人才舞台,给予高校学子无限就业良机。这场跨越千里的揽才与择业,不是单向的“选择”,而是双向的“成就”——湖南需要青年人才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活力,我们需要湖南这样的土壤让青春价值绽放。当我们带着专业所长奔赴潇湘,当湖南的政策红利滋养青年成长,“惟楚有材”的盛景必将在新时代续写新篇,而我们,正是这场新故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。相关链接:青椒评论丨站在黄浦江畔,看见“才聚湖南”的梦想入场券青椒评论丨不止真金白银 读懂湖南赴沪引才的温度青椒评论丨湖南创业生态,不止给offer 更给成长底气青椒评论丨湖南的邀约:予你烟火,亦许远方举报/反馈
瑞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