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常生活中,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平时偶尔会感觉肚子不舒服,出现隐隐作痛、胀满等异样好牛,可往往第一反应是吃错东西了,便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,任由其发展。然而,倘若腹部频繁出现某些特定的不适症状,或许便与胃炎存在关联了。胃炎简单说就是胃黏膜发炎,早期症状不明显,很容易被忽略,所以先帮大家把这 4 种典型不适讲清楚,方便对照观察。
第一种是 “定时定点的隐痛”。不是那种突然疼到冒冷汗的感觉,而是像有人用手轻轻按在肚子上方(大概是胸口正下方、肚脐正上方的位置),一直隐隐作痛。比如有的人事后两三个小时会疼,有的则是早上空腹时疼,每次疼的时间差不多,可能持续几分钟也可能半小时,休息会儿或吃点东西能稍微缓解,但过段时间又会反复。
第二种是 “吃一点就胀得慌”。以往正常的饭量能轻松应对,如今才吃几口就腹胀如鼓,恰似被充了气的气球,就连弯腰系鞋带都有被勒迫之感。哪怕只喝碗粥、吃个馒头,也会胀很久,还可能忍不住打嗝,打出来的气带着刚吃的食物味道,这种情况要是一周出现三四次,就别不当回事了。
第三种是 “莫名的反酸烧心”。经常感觉有股酸水从肚子往上涌,冲到胸口甚至喉咙口,嘴里会泛起酸味,有时候还会觉得胸口热热的、烧得慌,尤其是晚上躺下后,这种感觉会更明显好牛,甚至会影响睡眠。
第四种是 “食欲突然下降”。往昔,面对喜爱的菜肴会兴致盎然。如今,哪怕是珍馐美馔,也觉索然无味,仅吃几口便意兴阑珊,再无食欲。而且这种情况不是偶尔出现,而是持续好几天,甚至一两周都没有改善,体重也可能会跟着轻微下降。
很多人觉得胃炎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才会得,其实生活里一些不起眼的小习惯,长期下来也会慢慢损伤胃黏膜,诱发胃炎。
经常 “饥一顿饱一顿”。有的人早上赶时间不吃早餐,中午因为饿了就暴饮暴食,晚上又可能因为减肥只吃一点。胃会根据进食规律分泌胃酸,要是该吃的时候不吃,胃酸会一直刺激胃黏膜;要是突然吃太多,又会让胃过度扩张,长期这样好牛,胃黏膜就容易受损发炎。
喜欢吃 “重口味” 食物还趁热吃。夏天离不开冰啤酒、冰西瓜,平时爱吃辣火锅、腌制咸菜,这些过冷、过辣、过咸的食物,都会直接刺激胃黏膜。而且很多人习惯吃刚出锅的热食,觉得这样才香,但超过 60℃的热食会烫伤胃黏膜,虽然胃黏膜有自我修复能力,但长期反复烫伤,修复速度赶不上损伤速度,就容易引发炎症。
如果已经出现了上面说的不适症状,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了胃炎,除了遵医嘱吃药,生活里做好这几件事,能帮助缓解不适,让胃慢慢恢复。
调整 “吃饭方式”,给胃减轻负担。吃饭时别狼吞虎咽,要细嚼慢咽,每口饭至少嚼 15-20 下,这样能让食物在嘴里先初步消化,减少胃的工作量。另外,可以把一日三餐分成四五顿小餐,比如上午 10 点、下午 3 点各加一次餐,每次吃少量,像一小碗燕麦粥、一个蒸苹果,这样既能避免空腹刺激胃,也不会让胃过度饱胀。
选对 “养胃食物”,避开 “伤胃食物”。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温和、好消化的食物,比如小米粥、蒸南瓜、煮软的面条、去皮的鸡肉,这些食物不会刺激胃黏膜,还能给胃提供营养。而之前提到的过冷、过辣、过咸、过烫的食物,还有咖啡、浓茶、碳酸饮料,暂时都要避开,等胃恢复好再少量尝试。
胃炎乍一听或许会让人心生担忧,但它其实并非难以应对的“洪水猛兽”。关键在于做到早发现,在症状初现时便提高警惕,并及时调整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,如此便能有效控制病情、恢复健康。如果平时注意到腹部频繁出现那 4 种不适好牛,别硬扛着,及时去医院检查。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,用心呵护胃部健康。规律饮食、适度运动、保持好心情,从日常点滴做起。毕竟,只有胃处于舒适状态,身体才能拥有坚实“后盾”,进而愈发健康有活力。
瑞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